你的生命留白了嗎?

這不是什麼激勵到底的文章
鼓勵你生命不要留白
要盡量揮灑青春~

反而是想問問你
忙碌生活的你
有讓自己的生命留白了嗎?

留白做什麼呢?
留白是休息
留白是放空
留白是給自己檢視
留白是讓自己重新思考

如果我們一直忙一直忙
那就不會有空留白

我印象很深刻
在很早期我接觸開車不久
我第一次自己開車上高速公路
那次的我緊張無比
準備好導航之後
戰戰兢兢的就開上高速公路了

那知那次太緊張
手指不知按到什麼
google map畫面跑掉
緊張到要死的我
一瞬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只能一路往前開

之後只好下交流道
重新設定好之後
在繼續開上高速公路

第一次獨自開上高速公路的自己
宛如一個完全沒給自己留白的人
只有下了交流道後
才能找到空檔
從新設定

如果一直讓自己處於忙碌狀態
不給自己留白的空間
腦袋就會一直忙碌
這時容易進入自動導航模式
不會有太多思考的成分
別說讓自己進步
不要退步就不錯了

如果現在的你
正處於極度忙碌的階段
是否
願意給自己一些
留白的空間呢?

#青春要適度留白
#再忙也要停下思考思考
#人生只有自動導航有意思嗎

情緒的成本往往大於諮詢的成本

有付費找過教練或是諮詢師的
大致上會理解到
這是一個不便宜的價位
她可能相對於你一天的薪水甚至更多

因此在要去付出這一筆錢之前
大部分的人都會猶豫再三
我真的有需要支出這一筆花費嗎?

身體有狀況找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心裡有狀況找教練或諮詢師
沒有一定要找
但沒有找要花的隱性成本
往往是我們大的看不見得

小編有一個慘痛的經驗
腳指頭扭傷沒有第一時間處理
過後一個月覺得還是有點不舒服
才開始處理時
前前後後透過物理治療師處理30次左右
才恢復到9成左右~
花費的錢達到3萬左右...
這是一開始我受傷時難以想像的數字
(早知如此我一定第一時間乖乖處理)

而同樣的是
當我們心裡有狀況的時候
第一時間我們通常也想自己解決
當然如果可以解決最好
解決不到時
往往的選擇就是逃避與隱忍
如同身體的傷痛一般

但是
是否有思考過
因為這些逃避與隱忍
讓我們的生活
少了多少的快樂與能量?
少了多少的創意與機會?

人往往低估了
情緒低落對自身與他人的影響
不僅僅是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
情緒不好也讓我們生活品質下降
對身旁的人也會造成負擔
有些事,是用錢也無法換來的...

#有需要就要求救
#讓專業的來幫我們ㄧ好嗎
#生命就該浪費在開心的事物上

為什麼鴿子飛出去要先繞兩圈?

很多人看到鴿子飛出去的時候
都會習慣性的繞個幾圈
然後再開始向前飛行~
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些人說
是因為要確認方向
一開始飛行的時候
還不能很好的確認方向
所以先飛個兩圈
讓自己確認方向之後
再向前飛行~

姑且不論這個說法是否有科學根據
但小編挺喜歡這個說法
如同人一般
先確認了方向之後
我們的前進才會更有意義

否則
當方向不明確的時候
看起來是前進的前進
實際上卻可能是越走越遠
甚至是倒退的方向了

小編最近感覺到
越來越多的人
對於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
不是那樣的明確
甚至有了迷惘的感覺
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變化太大
可能是面臨到挑戰
可能是自身探索不足
有許多的原因都會造成

但回到我們自身
無論是怎樣的原因
稍稍停下來繞個兩圈
好好地探索一下自己的人生
探索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
比起盲目的往前走
其實來的更有效率
不是嗎?

知道該做卻力不從心?

妳有沒有經歷過
我知道該努力不能再拖了
我知道該奮起不能再懶了
我知道該起床不能再睡了
我知道該加速不能再慢了
但是....

想是一回事 做又是另一個故事...

我知道應該去做啊
但是...
就是會有很多但是
就是會有很多想法
總是會有許多理由
總是會跑出個藉口

讓自己可以繼續維持現況
讓自已可以不必去面對
讓自己可以安住在現在
讓自己可以輕鬆過日子

但每過一天輕鬆的日子
不想不焦慮越想越焦慮
只要一想起渾身不自在
同時罪惡感就開始出現
而且程度越來越大...

這樣的循環你曾經歷過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很多種
小編無法單一推斷你就是怎樣怎樣
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

但是普遍來說
當我們不願意去做一些事的時候
這些事都少了一些讓我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的理由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這個非做不可的理由
那其實不如當沙發馬鈴薯
在家好好休息或是出去玩
因為做這些休閒的事也會讓我們感到心情或身體感到快樂

因此決定要讓自己去做一些違反人性的事時
需要得好好的問問自己的心
我最真實想要的是什麼?
為何我一定得要?
如果自己都無法認同自己的看法與想法
又如何期待自己不要做口是心非的人呢?

而更重要的是
妳找到的理由
到底是腦袋覺得應該要去做的理由
還是打從心裡讓你就想去做的理由呢?

祝福你

#揪出自己真正想做的那個理由

等你到高中大學你就會知道了

今天在用餐的時候
聽到隔壁桌的爸媽對著自己的小孩說
等你到高中大學就會知道了

在小編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
覺得這根本是屁話來著
就是不知道才會想問呀
就不能提前透露一下嗎?
小時候那種急迫想長大的心情
似乎大人都很難了解?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頗有趣
小孩子的三年跟大人的三年
真的有蠻大的落差
對小孩子來說
可能就是國中跨到高中
對大人來說
可能只是在一家公司裡面
度過三個春夏秋冬
這反差似乎真的不太一樣

突然就覺得這話題很有趣
所以就想寫寫紀錄
小時候的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嗎?
歡迎留言分享
zh_TW繁體中文